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
637001200286 | I267.1/4647 | 在架 | 南部县图书馆 | 南部县图书馆 | 外借部 | CNY28.00 | CNY28.00 | 2018-04-04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
未找到数据 |
“自小在农村长大的阎连科自然比别人更能了解农村生活的种种。他的小说写实中透露着荒诞。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能够回过头来思考其中的深意。虽然他的小说没有过多的起伏跌宕的剧情,甚至简单到每个故事都可以只用一句话来概述的地步,例如《黄金洞》,无非就是“无非是淘金人家父子三人和一个女人的恩怨情仇”,但是,阎连科洋洋洒洒好不吝啬地写成一个中篇,这并不简单是数字的问题,他所要表达的也不单是农村生活而已。他将主人公作为当时社会千万劳动人民的代表,以小见大,透过一个小人物生活的悲欢离合来看破一个时代的故事。不得不说阎连科对于农民是又爱又恨的。他恨农民的势利、目光短浅不成气候,却又赞叹农民的吃苦耐劳。这种复杂直接导致了他小说的也包含了此类的情绪。
阎连科笔下的农村,铺开的是滚滚黄沙和一片苍茫的孤独感。让人联想到一幅名画佳作《父亲》。农民脸上的每道皱纹都是岁月与苦难流淌成的沟壑。他的笔锋是尖锐的,可以毫不留情地批判贪婪、人性的恶;与此同时他的笔头也是柔软的,细细流出绵长而又坚韧的感情。”
阎连科
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1978年应征入伍,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9年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风雅颂》《炸裂志》,中篇小说《年月日》《黄金洞》《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短篇小说《黑猪毛 白猪毛》,散文《我与父辈》《北京,最后的纪念》等作品。先后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其他国内外文学奖项二十余次。入围2013年度英国曼布克奖短名单,并获得第十二届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作品被译为日、韩、越、法、英、德、意、荷、挪威、以色列、西班牙、塞尔维亚等二十多种语言,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为教授、驻校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