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编辑
标准编号:7-80220-025-3   
主要著者: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编辑   
团体著者: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 qiang jiu min jian jia shu xiang mu zu wei hui 编辑  
出版信息:       
载体形态:242页 : 照片 ; 23cm
价格描述:CNY35.80
主题词:书信集  中国  现代  
相关资源: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了三十多个家庭、五十余封珍藏多年的家书,每封家书都配有书信原件的图片、相关人物的老照片和家书背后的精彩故事。
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
637001016383 I266/1210 在架 南部县图书馆 南部县图书馆 外借部 CNY35.80 CNY35.80 2011-11-29 登录
637001040123 I266/1210 在架 南部县图书馆 南部县图书馆 外借部 CNY35.80 CNY35.80 2016-09-27 登录
637001045954 I266/1210 在架 南部县图书馆 南部县图书馆 外借部 CNY35.80 CNY35.80 2016-10-01 登录
637001046009 I266/1210 在架 南部县图书馆 南部县图书馆 外借部 CNY35.80 CNY35.80 2016-10-01 登录
637001053681 I266/1210 在架 南部县图书馆 南部县图书馆 流转库 CNY35.80 CNY35.80 2016-10-14 登录
637001059862 I266/1210 在架 南部县图书馆 南部县图书馆 外借部 CNY35.80 CNY35.80 2016-10-21 登录
637001076248 I266/1210 在架 南部县图书馆 南部县图书馆 振兴街南段 CNY35.80 CNY35.80 2017-03-04 登录
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
未找到数据
000    nam0
010 __ ■a7-80220-025-3■dCNY35.80
100 __ ■a20060907d2006    em y0chiy011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b110000
105 __ ■aa   z   000ey
106 __ ■ar
200 1_ ■a红色家书■9hong se jia shu■f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编辑
210 __ ■a北京■c中国画报出版社■d2006
215 __ ■a242页■c照片■d23cm
225 2_ ■a民间家书■9min jian jia shu
330 __ ■a本书收录了三十多个家庭、五十余封珍藏多年的家书,每封家书都配有书信原件的图片、相关人物的老照片和家书背后的精彩故事。
461 _0 ■12001 ■a民间家书
606 0_ ■a书信集
606 0_ ■a中国
606 0_ ■a现代
690 __ ■aI266■v4
690 __ ■aD642■v4
711 02 ■a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9qiang jiu min jian jia shu xiang mu zu wei hui■4编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各地、各部门拟推出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由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的《红色家书》是一个颇具特色的项目。《红色家书》是由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编辑的民间家书系列图书的第二辑,旨在征集整理现存民间家书,唤起大家对亲情和谐的珍视,传承已在我国绵延数千年的家书文化。

家书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它集文学、史学、美学、书法、礼仪、邮政、包装、纸张等文化元素于一体,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体现。家书又是古往今来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它在沟通思想、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家书是写信人真情实感的流露,《红色家书》中所表现的更多是真、善、美的东西,其中所蕴含的热爱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崇尚科学、亲情和谐等等理念,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极为吻合的;几乎每一封家书都包涵亲情、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家书通篇闪烁着追求真理、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这与和谐社会对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非常一致。因此,编辑整理优秀家书,大力弘扬家书文化,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红色家书》共分为反哺义、雎鸠缘、手足亲、舐犊情四部分,收录了五十余封红色家书(其中大部分家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三十多个家庭爱党爱国爱家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教育读本。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获得的不仅是铭记,还有奋进的力量。

家书里记载的主要是互报平安、家庭之间的点滴小事,其中穿插着写信人之间思想情感的变化,实实在在,触手可及。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让大家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懂得,不论他的岗位多么平凡,每一个牺牲的烈士都是共和国的基石,每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都是祖国建设这部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英雄不是高不可攀,榜样就在身边。

1946年4月25日,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着热泪给家里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写道:“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乎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在这封家书中,他袒露了一个战士的情怀:思念亲人,但又无私无畏。之后不到半年,他便英勇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

一个革命者,影响一家人。天津解放前夕,青年学生杜峻舍小家,顾大家,毅然参加人民解放军,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他不仅用忘我的工作实践了自己的誓言,还鼓励弟弟妹妹们学好文化,服务人民,报效祖国。他在写给弟弟妹妹的家书中说:“我加入革命队伍,纯粹是要为人民服务。顾这一面,可就把家庭那一面失去了。在这里,我要求你们替我多做点吧,在父母面前要听话,要好好求学,将来都要给人民服务的,没学问是不成的。” 在他的影响下,几个弟弟妹妹都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终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