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637001018985 |
I214.42/4443/v3 |
在架 |
南部县图书馆 |
南部县图书馆 |
典藏室 |
|
CNY165.83 |
CNY165.83 |
2012-03-26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10 __ ■a978-7-5402-2153-9■b精装■dCNY995.00(全六册)
100 __ ■a20140523d2009 em y0chiy011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b110000
105 __ ■ay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苏东坡全集■e珍藏本■h3■f(宋)苏轼[著]■9su dong po quan ji
210 __ ■a北京■c北京燕山出版社■d2009
215 __ ■a1107-1724页■d26.7cm
314 __ ■a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生于诗礼世家,父子三人被誉为“三苏”。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谪贬当然是苏轼的人生逆境,但这种逆境却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在宋代就有人认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在这种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采的艺术风貌。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330 __ ■a本书收录了苏轼的诗、词、赋、论、书义、迩英进读、策、序、记、传、墓志铭、行状、碑、铭、颂、赞、奏议、制敕、内制口宣等各种文体的作品。
600 _0 ■a苏轼■f(1037-1101)■j全集
600 _0 ■a苏轼■f(1037-1101)
690 __ ■aI214.41■v5
701 _0 ■c(宋)■a苏轼■f(1037~1101)■4著■9su shi